文章 链接到标题
技术 链接到标题
Why Go? · microsoft/typescript-go · Discussion #411 · GitHub
Snobbery looking down on anyone not using it and a completely irrational feeling culture of rewriting everything. As Steve says, this may be perception more than reality. It may be a small (but obnoxiously loud) minority. It really might. But it was enough that at the time it was my reality and I wanted nothing to do with it.
尽管已经给出了详细的原因,评论中的很多人还是充满了傲慢。
踩坑异闻录——Windows 前端工具链之痛 - 三咲智子 Kevin Deng
身边用 [[Windows]] 开发的同事只有一个,如果只是兼容性问题还是好的,大部分项目中的 Makefile/Taskfile 等 setup 工具,有可能完全没有考虑 Windows 用户,经常会遇到一些只有他会遇到的问题。
这个报告中的“浅评商业软件发型乱象”,如果是平时工作中涉及到一些 Linux 发行版内容的,强烈推荐阅读,看着看着就笑了,笑着笑着就哭了。里面提到了一些商业软件存在的问题:
- 明明程序对其他 so 有依赖,但是不在包管理器中指定;
- “只要有群友教,没什么不可以解决的”
- 安装程序权限控制不明确,影响范围不可控
- 通过包管理器的 postinst 脚本来做一些隐蔽的事情
- 不使用系统提供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状态探测、随意猜测配置文件内容
- …
只要是涉及到软件交付的,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,无论是 2C 还是 2B,2B 的单一软件还是软硬件一体,都面临这个问题。有时候以为自己交付的 OS 是自己可以控制的,所以做了一些hack 的事情,假设了用户不会对 OS 内部做变更,但最终软件是在用户环境中运行的,很多假设都是不成立的(也是不合理的),导致后续引发更多的问题。
平时都会吐槽外部的软件不遵循一些业内通用标准,其实公司内部的软件也没几个遵循的,“又不是不能用”的理念到处存在。最终只会导致软件越来越臃肿,一个又一个补丁,最终陷入恶性循环。
从 DeepSeek LLM 到 DeepSeek R1 —— DeepSeek LLM | Oilbeater 的自习室
从论文的路径上来看就是 DeepSeek LLM -> DeepSeek MoE -> DeepSeek V2 -> DeepSeek V3 -> DeepSeek R1。在整理论文时我才发现,DeepSeek 第一篇对外发布的论文是在 2024 年的 1 月,当时他们刚发布第一版模型,即使在 AI 行业内也不被认为是个主要竞争者。然而仅仅一年后的 2025 年 1 月,就已经进化到了 R1 这种业界领先水平。都说 AI 一天,人间一年,但是当真看到人间一年的进展时,还是深深的被 DeepSeek 的速度所震撼。
Yoke is really cool - Xe Iaso
官方文档: | yoke
示例代码:yoke-stuff/within-website-app/v1/app.go at main · Xe/yoke-stuff · GitHub
[[Yoke]] 是一个 [[kubernetes]] 的包管理器,定位与 [[Helm]] 和 [[Timoni]] 相同,Yoke 的 Flights 相当于 Helm 的 Chart。主要的区别是 Yoke 不使用 YAML/CUE 等配置语言,而是使用通用的编程语言来描述资源,可能会想到 [[Pulumi]] ,与 [[Pulumi]] 不同的是,Pulumi 需要准备对应语言的 runtime 和 deps,Yoke Flights 的发布形态是 [[WASM]],Flights 接收输入参数,输出 Kubernetes 资源描述,这里有点疑问,Flights 的接收参数如果过多,最终不会演进为需要一个配置文件的程度么?
Yoke 引入了 ATC 解决这个问题,ATC 是一个 Kubernetes controller,通过定义 CRD,并与对应的 Flights 进行关联,从而将用户声明的配置转换为 Flights 需要的输入,最终部署到集群中。相当于一个简化版的 Operator ?
Flights 的发布形式是 WASM,那其他人如何了解对应的 Flights 的定义?需要引入其他的文档描述?关于 WASM 的能力,官方文档提到 Yoke 暴露了 K8s lookup 接口,这个接口能力足够么,会是一个限制么?
IO devices and latency — PlanetScale
[[PlanetScale]] 的博客,图示生动形象。
生活 链接到标题
《双影奇境》:一部无与伦比、超乎想象、精彩绝伦的双人游戏作品 - Simon’s Blog
对于电子游戏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陷入了“电子阳痿”的状态里:虽然我有switch、ps5、pc等一众游戏设备,但几乎对所有的游戏都提不起兴趣;在近几年中,我尝试玩过很多优秀的电子游戏大作,但没有任何一款游戏可以让我持续坐在电脑前面、全神贯注地游玩几天,直至通关。我得承认,随着年龄的增长,电子游戏似乎已经离我越来越远,我也对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少。
但《双影奇境》这款游戏让我前面所提到的一切负面状态近乎完全消失。《双影奇境》是近几年唯一让我能够废寝忘食地在电脑面前持续游玩了14.8小时,直至通关的游戏。
非常高的评价了。
对话中存在两种让我头疼的现象:一种是「驴唇不对马嘴」,另一种是对方把「两件事」揉在一起聊。这两种情况虽然有些相似,但本质上不太一样,却都会让我觉得沟通变得异常艰难。
这种对话让我反思,逻辑清晰真的很重要。不是每个人都要像科学家一样严谨,但如果连基本的事实和因果都串不起来,那得出的结论只能是空中楼阁。我不否认情绪和直觉有它的价值,可如果完全抛开理性,把毫不相关的碎片硬凑在一起,这样的沟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制造更多误解。
一个可能得解决方式是,在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,保持沉默,思考,理清之后再回复。
书影 链接到标题
《流氓读书会》,漫改韩剧,下饭局,只有 10 集。武状元一心想当文秀才的故事。
《仁心俱乐部》,都市医疗剧,看的时候一直在想,为什么和《机智的医生生活》差距那么大,是哪些原因造成的?目前能够想到的是:编剧能力差距太大;对快节奏的变态追求。
碎碎念 链接到标题
- 买了佳明手表,感觉买晚了,应该早点买。
- “Mushroom 听起来像是天津人问 room 这个词“,有笑到。
-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,自恋型人格障碍。
- 2025 了,一个标准的服务配置居然不提供 container ,而是让我 dnf install mysqld ,有点离谱了。
- 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自己做的东西不好用,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改不动。
- 人总是倾向自己更喜欢的推论,老板也喜欢看,大家都开心
- 新室友是个社牛。
- 早上问了下写字楼楼下的保安,我所在的这个2号楼,每天上班的人数大概在1000左右。
- 高驰的表带贵是贵,舒服也是真舒服。
- 尝试用佳明训练制定了一个跑步计划,4 个月后看看效果
- 环球港也太大了,体验超大型商场需要充足的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