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 链接到标题
清明假期可以请 4 休 9,本来计划是去日本,但是由于前期准备不足(bowen:日本会惩罚每一个P 人),所以就在寻找其他选项,刚好当时在读黎紫书的《流俗地》这本书,书中的描绘的世界让我对于马来西亚产生了好奇,于是将目的地从日本调整为了马来西亚,书中描写的城市是一个虚构的“锡都”,现实中对应的是怡保,看了一些攻略,大家推荐的比较多线路是:槟城、吉隆坡、马六甲,本着走到哪算哪的想法,于是买了上海直飞槟城的机票,作为旅程的开始。
行程准备 链接到标题
如果说之前去泰国曼谷的时候,马蜂窝的信息还有些参考价值的话,马来西亚的信息很多都过时了,感觉可以卸载马蜂窝。小红书上面的信息虽然多,但是准确性存疑,比如不同城市的出关检查,去面前国家是否需要返程机票,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执行。在出发前,我还在小红书上不断的查询,是否需要买返程的机票,如果我后面通过大巴从新山入境新加坡,那我需要在出发前购买新加坡返回上海的机票么?为了保险,我买了吉隆坡返回上海的机票,虽然让我的行程有些被动,但是还好出镜比较顺利,上海浦东的海关问的比较详细。
- 护照
- 衣物
- 药品
- 保险
- 支付宝购买的平安境外旅游险-亚洲计划,7 天 34 元
- 软件
- Easybook: 用于购买巴士车票
- Grab: 日常打车
- MyRapid Pulse: 实时公交查询
- KTMB Mobile: 用于购买火车票
槟城 链接到标题
在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个小插曲:工作中养成的习惯,为了给所有回复留出后续可能变动的空间,回复别人问题会不自觉的加上 “应该”,比如 “XX 功能 应该是可以生效的”。于是在出关时有了以下对话:
- 海关:什么时候返程?
- 我:应该是 X 号
- 海关:什么叫应该是?
*我:em… 是 X 号
落地槟城后,走的人工通道,没有进行询问,直接入境。在 ATM 直接取了 400 令吉现金(手续费 10 元),虽然大部分场景都可以用支付宝,但是现金很重要。直接用现金买了 Hotlink 的 7 天无限流量的 SIM 卡,15 令吉,整体用下来还好,在一些偏远地区(比如从乔治市区到巴都丁宜海滩的一段路)没有信号,大部分场景都 ok。
乘坐公交取乔治市区,在等公交时有一个男生也在等(实际上感受来看,几乎看不到游客在槟城坐公交,这是我观察到唯一的游客),听到了熟悉的口音,于是我问了下他是哪里人,果然是东北人,他在网上找了搭子一起。 公交车需要 2.7 令吉,但我现金的最小面额是 5 令吉,所以只能认亏,那个男生更惨,最小面额是 10 令吉,亏的更多。这里很不人性化,我出机场还没有消费,哪里能有 0.7 的零钱呢。
在去市区的路上,我看到了西部数据的工厂,还有些纳闷,为什么工厂开在这里,这里不是CNN 推选的最佳旅游地方么。后面了解到,槟城的制造业很厉害,比如英特尔、AMD、博通(博通的 CEO 陈福阳就是槟城人)都在槟城有公司/工厂,也被称为“东方硅谷”,出口占马来西亚总体的60% 左右。槟城还是世界五大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(医疗旅游的定义:旅游中包含有医疗护理、疾病与健康、康复与休养等 3 大元素,即可称之为医疗旅游。意思是,大至内外科手术,健康检查、小至整容美容、养生疗程等等,也包括在医疗旅游内)。同时槟城的国际学校也很有性价比,有很多人会带孩子在这边念书。这些信息让我对槟城有了更多的了解,之前因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名头以为是一个完全的旅游城市。
在参观龙山堂邱公司的时候,旁边正好有个白人老头,有了以下对话:
- 我:(英文)那个牌匾上有五只蝙蝠,是五福临门,是好运的意思
- 老头:(中文)所以牌匾上是什么字
- 我:(中文)em….. 我不认识
- 老头:(中文)所以你也只会说,不识字
- 我:(能想象自己当时一定憋红了脸)…….
槟城的交通是我不习惯的,很难说是行人友好(直到我去了吉隆坡,那是真正的地狱),对于我这种喜欢瞎溜达的人来说,是有些危险的,当地人过马路都是看没有车就直接过,红绿灯的作用不大。路过的寺庙香火很旺,而且香火是免费(随缘)的,相比之下国内的寺庙大部分都要收费,心不诚啊。
这个文案感觉不那么正经
街边艺术
街边路牌
George Town
之前听播客,了解到槟城的一家独立书店,岛读,于是特地去逛了逛,书店很小,进门就能看到一些”禁书“,比如《不明白》,这些书没有开封,不知道里面具体内容是什么。看到了一本讲述马来西亚电影与华语的关系的书,书中提到黄明志在作品中追寻自己的身份认同,这个是我之前没想过的。孙中山在槟城创办槟城日报时,得到了当地华人很大的资助,当时的华人身份认同是自己是中国人;随着马来西亚成立,华人后代的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,认同的更多是华人族群,与政治关联减少?
《不明白》
6 点的槟城非常安静,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,坐公交去升旗山看日出。注意到一些印度人的身高与想象中有差距,不是很高,可能是不同的族群导致的?当天是马来西亚的开斋节(马来人新年),所以马来西亚会全国放假,和的士司机聊天,马来西亚主要族群的新年时间不同,相当于他们会过 3 个新年假期。
升旗山视角的槟城
晚上继续坐公交去海滩,公交车非常挤,最开始有 4/5 个华人,其他都是印度人,后面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华人,其他都是印度人,我有点害怕,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,但是是害怕的状态,强迫自己找了一个视频来看,告诉自己只要看完这个视频就能下车了。因为下雨,看不到什么,返程的公交车站没有一个华人,我又成了少数派,最后选择了打车,司机是一个印度人,说我非常幸运,刚好他打开软件我是第一个,了解到 Grab 会收司机 20% 的费用,司机很喜欢 Uber,Uber 费用很低,印象中国内滴滴是 25%?
为什么都是1 令吉,签名不一样?
“新”广告牌业
经典机位(只要我来得早,就没有人)
吉隆坡 链接到标题
从槟城到吉隆坡可以选择坐大巴/火车/飞机,我选择了火车,在KTMB Mobile 上买了票之后,先坐轮渡从乔治市区到北海,然后直接上车,吉隆坡的火车外貌和高铁/动车一样,但是速度差很多,空调开的很足,需要穿一个外套。火车上非常的安静,感觉比国内高铁安静不少。
双峰塔
出到吉隆坡,第一印象是,吸烟的人好多,第二印象是,和曼谷有些像,大城市,商业发达,查了下人均 GDP 可能和上海差不多?吉隆坡待的几天经常下雨,但是大街上很少看到人们带伞,大家已经习惯了雨过一会就停?吉隆坡的城区规划完全看不懂,到处都是立交桥,很少有人行道,有些走着走着就没了,对我非常不友好。看到有些 beom 脚踏板,好像是共享的?
早上的吉隆坡
当时正好是海外书展,就在 KLCC Convention Centre,于是去逛了逛,门票好像只要 1.5令吉?说是书展,其实大部分都是卖周边、文具之类的,无论是中文区域还是英文区域,热销书都是贩卖焦虑类型的,有些无趣。在 Kpop 商品摊位想着要不要买点什么送朋友,发现品类不多,倒是看到了一墙的 Rosie,到底是顶流啊(后面发现是有特价。。)
热门周边
吉隆坡的商场倒是逛了不少,围绕着柏威年,来来回回穿梭,商场大多是好逛的,要注意开门时间,去中央艺术坊不能太早,太早的话就很多摊位都没有开, 如果要买纪念品的话,可以考虑一下。但是商场和商场之间,非常难受,过街天桥、红绿灯,感觉一般人都走不明白,在横穿一个马路的时候,旁边的一个路人说“没办法,欢迎来到马来西亚”。吃饭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,吃了新峰肉骨茶,汤汤水水有一种黄焖鸡的感觉,最终吃了 90 人民币还没吃饱,有点亏。
感觉在喝风油精
齐齐哈尔烤肉走向世界
马六甲 链接到标题
在 Easybook 上买大巴坐到马六甲,大概需要 2h+ 左右,票价在 12-24 令吉之间,不同的客运公司价格和车型有些差别,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,而且客运站最多只能提前 1h 检票,如果提前到了,只能在外面等,需要拿捏好时间。到了马六甲,只能感慨一句交通太差了,因为我想实际的走路逛,所以选择了直接从客运站走到鸡场街,发现走着走着没有人行道了(再一次),看着像是高速路,路上车很多,还是有些危险的。
路过大西洋娘惹餐馆,吃了菠萝饭、鸡肉和炒青菜,整体味道还不错,鸡肉中的香料不知道是什么,没吃过的味道。当天太热了,路上房子都不高,没有什么遮阳的地方,走一阵子就要找个地方歇歇,在一家咖啡店吃了煎蕊,真心不错,是好吃的,比我预期要好吃不少。
马六甲的知名景点都在附近,走走就能逛完了,在荷兰红屋看到了人力三轮,放着抖音神曲合计,搭配着 Hello Kitty 的装饰,有一种奇妙的土味。
马六甲有很多郑和相关的信息,我之前对于郑和的了解仅限于“郑和下西洋”这个字面意思,郑和家族信仰伊斯兰教,早年也是穆斯林,后面改信佛教,是在 10 岁时被掠走执行了宫刑之后分配给了朱棣。在看的时候同时在想,郑和下西洋和伊斯兰教的传播,有关系么,有什么关系?AI 给出的回答貌似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。
结束 链接到标题
因为这次是自己一个人,所以行程上有些特种兵,日均 2w 步,整体上马来西亚的各个城市都谈不上步行友好,所以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应该有一个基本过滤前提:行人友好。